无限文学【55wx.org】第一时间更新《重生79:离婚后,我成了大文豪》最新章节。
最终,胡为民也没有给苏主编一个准确的答复。
他只是说会优先考虑对方,毕竟现在说什么都太早。
他现在正处在高速成长期,每过一天,文学界对他的评价都会变个样。
更何况,他可是听说了,今年国家还会提高作家的稿酬标准。
拖一拖,他能拿的钱也更多,何乐而不为呢?
事实也正是如此,就在他造访《十月》编辑部的时候,他又火了。
这次,他火不是因为《演员》,而是他发表在《故事会》上的几个小短篇。
1980年《故事会》的第一期,是在元旦这天发行的。
发行当天,这期就火了。
只是最先火的不是燕京,而是在江浙沪和羊城等地,反响普遍集中在南方。
北方,尤其是燕京,因为铺货量和《演员》大火的关系,关注没这么多。
但是《演员》的大火,让一部分注意到了胡为民,又一部分《故事会》的忠实读者意外发现《演员》的作者和《谁是真凶》《门》等短篇小说的作者是一个人。
一传十,十传百,读者这才发现,原来胡为民这么有才,写的作品也不止《甜蜜蜜》和《演员》两部作品,还有更多。
在读者的自发传播下,购买《故事会》的人变多。
又因为《故事会》在燕京铺货量不大,造成了读者在新华书店排队买杂志的现象。
物以稀为贵,更何况是最近大火的作家胡为民的作品。
于是,越来越多的读者加入抢购,进一步加剧了《故事会》的缺货现象。
当然,胡为民发表在《故事会》上的几个短篇小说也没有让读者失望。
虽然在部分读者眼中,几个短篇“达不到”《演员》的高度,却也颇为新颖。
实际上他们还是保守了。
胡为民写的这几个短篇还真不是随便写写,每一篇拿出来,在国内都算是开创一个流派。
比如《谁是真凶》的层层推理和反转,《门》的心里悬疑和开放式结尾。剩下两部也是各有各的精彩,很难说那部更好。
这几部短篇放在胡为民魂穿前看,可能比较一般,但放到八十年代初的中国,简直就是王炸!
“胡老师,胡老师,我们火了,火了!”
查剑英和陈建公咋咋呼呼地闯进图书馆,在被赵老师严肃批评一番后,方才憋着心里的那股兴奋劲,上楼跑到胡为民跟前。
胡为民看着两人,开了个小玩笑,“哎呦喂,我说你俩,火了可记得给我签名。嗯……我先囤他个一百张,等你们成了大作家后我好高价卖。”
陈建公微黑的脸庞泛起红光,旋即又振奋道:“胡老师,是真的,我们班同学都知道我的作品在《故事会》上发表了!”
“看来只有建公一个人火了,谁让建公用真名,剑英用的是笔名呢。”胡为民思路清奇,想到了其中的华点。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