码字的二喵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无限文学55wx.org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吴先生果然没有猜错,政府调兵并不是为了对付整天打一冷枪换个地方的所谓“红军”的,他们那几条枪和若干砍刀还不值得如此大动干戈。
从头一年中央军第三十五师、四十一师、四十二师先后进驻皖省开始,就已经在为下次北伐做准备。
但由于江西、福建、两湖和两广的不稳定(蒋桂战争)影响,直至北方各路大王下决心联手与南京对抗,中央军这边也没完成集结。
面对急剧恶化的局势,政府为防变不得不紧急以剿匪为名成立一个新的集团军,下死命令让四个师在指定时间内赶到合肥、蚌埠、肥西和巢湖地区展开。
如此还不放心,中央一方面加紧对本省各地行政官员的选配以巩固党政一体化,另一方面为使江、淮成为年轻政府的重要屏障,借鉴清末团练制度建立地方团防。
以县为单位组建保安大队,下面以重点镇为核心划分成若干个区,设区队,区队下面是各乡中队,村则有保安小队。
大约是想用这样的方法层层布防,把皖省建成座坚固、难啃的大堡垒。
当然罗,这个堡垒不仅要让北方军阀难啃,且要让比他们弱小然而数量众多的各类土匪、赤患们下不得嘴才好。
按上峰的如意算盘这法子还有个妙用,那就是可以让各保安大队成为军队后备力量,随时从中补充、调用兵员。
县老爷们完全理解这一用意,便迎合此难得的机会一手向中央要枪购弹,一手向地方上派饷征粮,两头吃!
有些能力并且乐于扩充实力的县,甚至组建两、三个保安大队。
自然官不是白封的,在捐款的名义下公私两便,于是乎不知又成就了几多新贪婪。
只是苦的依然是芸芸百姓,鸡飞狗跳、物价飞升,反过来造反闹事的日渐增多,官员们振振有词:“所以上策乃是重视地方保安的建设呀!”
三月初,大战的风声愈吹愈急。省里派下几名军官来到县上,以淮西第三保安旅名义开始编组新部队,各保安中队抽一半兵,转眼成了穿黄军装的“正规军”。
听说要离开家乡,多数都不情愿。唯独陈仲礼来了精神,大呼小叫、上窜下跳地招呼,赏给每个愿意跟去的弟兄十块大洋,然后又招来二、三十个壮丁,带了去县里见军官们。
他被当典型模范树起来,不但立即被授中尉军衔当了连长,还得到了齐装满员上百人的连队。
陈仲礼非常得意,带着王四天天领兵操练,什么队列、刺杀、打靶,忙得不亦乐乎。
陈三爷不像别人自以为是,他知道凭自己这两下要带这帮昨天的乡民上战场有点瞎掰,所以主动请求给他派几个有经验的军官或老兵,上峰出乎意外,但非常痛快地答应了他。
几天以后,两个少尉带着三、四个士官来到他的驻地,自称叫李雄的湖南小个子是派给他的连副;军需官兼文书黄富民,呲着口烟黄的牙,却眯着和大脸盘不相称、狡猾的小眼睛。
这几个人没几天就和仲礼混成了铁哥们,一起吃喝、行动。原因是陈二爷爽快地给他们增发一份饷,且是不欠、不拖的。
他还有一招,来自于李雄聊天时告诉他的几句话,说:“当兵吃粮,最看重的是两件事哈,一个粮、一个饷,哪个保得这两桩哪个就值得小兵们替他拼命。”
所以陈仲礼极重视连队伙食,要求必须保持在其它连队水平之上。这招很得人心,从操场上就能看出来,他的第二连不但精神面貌好,操练也比别人更狠、更积极。
“可不敢吃太好喽,小心别人会嫉妒,口水也能害死人咧!”吃了两天黄富民就眨着眼睛跟他嘀咕。
四月还没开始,战争便匆忙爆发。早有准备且憋足了劲头的北方联军三下五除二冲垮对手的防线,大批溃兵很快出现在淮河的各个渡口上。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